&esp;&esp;崔岳道:“不管如何,最大敌手已除,天夏或会整顿内部,也不知下来会是如何。”
&esp;&esp;身为陈廷执的弟子,他自是知道许多东西的,大敌一去,接下来真玄之间或会引发争端,身为浑章修士,这也是他一直担忧之事。
&esp;&esp;项淳道: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事。这等事留待玄首和各位玄尊去解决便好,我等只需把自己需做之事做好,待何时能得功行更上一层,再去考虑这些不迟。”
&esp;&esp;崔岳想了下,认真点头道:“项主事说得是,与其在这里想这些,还不如早些修成上法,自己亲身去参与此事。”
&esp;&esp;他望向看着无边星空,道:“所幸如今有张守正立造了攀道之印,去往上层之路已是摆在了我们面前,我们该当抓住这等机会,只望往后能理直气壮说一句‘此生修行,不负前人,亦不负己’。”
&esp;&esp;张御此时得元都玄图之助,已然回到守正宫之中。
&esp;&esp;尽管这一次进行了连番斗战,可在摘取了上乘功果之后,他心力可谓源源不绝,再加上他的“真定”,可在任何外境变化之下保持巅峰状态,所以此刻的他,比起未曾出外斗战前,反因与关朝昇等人论法之故,实力还更为强盛了一些。
&esp;&esp;他先是翻看了一下各方报传,见并无什么异状,就去了后端端坐下来。
&esp;&esp;他的安排之中,下来找寻自身道法之事乃是重中之重,不过此可暂时放到一边,眼下有更为重要的一件事需先解决。
&esp;&esp;此前因为时间紧迫,他在摘取了上乘功果之后,就直接参去往虚空坐镇大阵,而观想图玄浑蝉根本之印中如今只有以往所掌握的“言印”和“目印”,“命印”还没来得及将化入其中,此刻当是要将之设法融入进去。
&esp;&esp;当完成此事后,想来观想图威能还能再提升一层。并且命印本身他也只是粗粗掌握,还有许多玄妙可以慢慢探究。
&esp;&esp;他先是调息了一下,正是梳理气机之时,感得训天道章之中有意念传来,顾看了一下,见是金郅行,便道:“金道友,事情如何了?”
&esp;&esp;金郅行恭敬言道:“守正,幽城之事已是处理妥当了,显定果是在幽城之中埋下了化炼大阵,想要一举将城中之人和后来之人一并炼化,所幸我等及时将之识破。”
&esp;&esp;张御此前曾听金郅行提及,说显定此人刻薄寡恩,心思阴暗,向来见不得别人好,有些东西自己用不了,也不愿被他人取了去,其人若遁去,那么一定是会留下这等手段的。现下这果是让金郅行说准了。
&esp;&esp;他道:“金道友,你们此行可有伤亡么?”
&esp;&esp;金郅行忙道:“有朱守正、梅守正还有甘道友的配合,后来又设法联络上了先前进入城中的昌道人,内外联合,得以将此城顺利攻破,这其实也与炼化大阵有所残缺不无关系,阵中还留下了一个显眼缺口。
&esp;&esp;属下猜测,这应该是显定亲信王真人有意留下的,此人如此做,看来并不想把事情做绝,而是想给自己将来留一条后路。”
&esp;&esp;张御点了点头,幽城之人,做出这等选择他丝毫不觉意外,不做此事反倒是奇怪了。他道:“幽城之中还留下多少人众?”
&esp;&esp;金郅行道:“属下清点了下,幽城之中除却留下百来名弟子还有一些仆役之外,共计一千余万天夏子民,他们也安稳解救出来了。”
&esp;&esp;张御赞许道:“此事做得甚好,过后我会亲自为金道友还有几位道友禀功的。”
&esp;&esp;金郅行连忙恭敬称谢。
&esp;&esp;就在说话之际,张御忽然听得云海之上玉磬之声响起,他心念一转,今日乃是十一月十五了,如无意外,此应该是月中廷议。
&esp;&esp;这数年以来,为应对战事,方便随时做出对策,故诸廷执俱是以化身在议殿议事,而不再是如以往一般往于在云海之上廷议了。
&esp;&esp;现在看来,应该是战事平复,又是恢复了此等正议。
&esp;&esp;与此同时,云海深处,磬声响动之中,光气长河正徐徐展开,一十三位廷执俱是来到了此间,依着长河坐定下来。
&esp;&esp;诸廷执先是议了一番战后抚定,以及各方归置调度事宜。
&esp;&esp;待得这些议毕之后,林廷执自座上起得身来,稽首一礼,道:“诸位廷执,而今已是上宸天覆灭,寰阳、神昭、幽城等派业已是退去,虚空外层大抵荡平,此番出战的诸位玄尊当得功赐,眼下当可一叙功过了。”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第三百八十七章 论功尊名位
&esp;&esp;林廷执一语说罢,便又从袖中取出一封呈册,道:“关于此番斗战,林某对照过后,拟了一份表册,诸位同道之功,皆已是罗列其上,请诸位廷执过目。”
&esp;&esp;他把呈册轻轻一送,此物顿时化作十余道流光,分别落到了各个廷执身前案上。
&esp;&esp;众廷执拿来看过,见其中论功第一,自当便是张御,其次乃是尤老道,瞻空道人,再次则乃是正清道人及严若菡等人,再往下数,便是各玄尊。
&esp;&esp;这里面记载很是详细,每一名玄尊在外斗战时的所作所为,都是列布其上,没有丝毫遗漏。
&esp;&esp;只是这里面并不陈列陈、武、林三位廷执,这是因为对于廷执自有另一套评判。不是以寻常功过来论了。
&esp;&esp;而此番抽调参战的诸弟子也不在此中,待廷上确认功过之后,由得各洲玄府自行褒赏。
&esp;&esp;武廷执看过之后,合上呈册,问了一句,道:“林廷执,此中可有遗漏么?”
&esp;&esp;林廷执又道:“表中功论,乃是取阵中过往之机映照,再有明周在一旁印证,还请了竺廷执、韦廷执两位一同督正,不会有丝毫之偏差。”
&esp;&esp;首座道人道:“战事了结已有多日,今回廷议,便将此事议定。”
&esp;&esp;众廷执皆是称一声是。
&esp;&esp;此番叙功,由低至高评议,廷上诸廷执先叙各位玄尊之功,而后再是逐次向上。
&esp;&esp;大多数玄尊此战都是落于阵机之中,与众同进同退,所以这些都很好评判,很快就有了定论。
&esp;&esp;在这其中,还有几名是被孤阳等人杀灭在世之身的寄虚修士,在论评到这几位后,首座道人言道:“这几位玄尊有大功于天夏,当得设法早些接引他们归来。”
&esp;&esp;傅玉阶、袁勘等人早前是在上宸天失去了再世之身的,不过上宸天已是崩塌,归来也会落在虚空乱流之中,这就需玄廷接引了。
&esp;&esp;林廷执、竺廷执都是回应道:“我等当会安理好此事。”
&esp;&esp;叙过众玄尊,则便轮到严若菡、正清道人等人了,论及严若菡时还好说,因为这一位女道一心潜修,对于参与俗务名位并无多少兴趣,所以这一次功赐玄粮般已足够。
&esp;&esp;不过论到正清道人时,钟廷执却是站了起来,稽首道:“首执,诸位廷执,正清道友托我一言,他愿意去下方镇守一洲。”